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9636|回复: 50

[转帖]杀师地傳奇 一代民间地理明师邹再荣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7-4-26 21: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一代民间地理明师邹再荣--作者:李永乐
时间:2006-11-10 9:59:08  点击:113

邹再荣,生于清代,江西人,后入湖南,为蒋大鸿大弟子姜汝皋之再传弟子。

其足迹踏遍湘中各地,并留有钤记,其代表作是湘中某地的葬公猫山出邹氏少聊官了。关于邹大师葬这棺地,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因此坟自出邹氏少聊官后,现在又出了某大军区副司令员,所以地点不便透露,但当地人人人都知这个故事,有缘人可以到实地考证一下。

话说邹再荣大师一日与徙行至湘中某地,看四面罗城,一山高低起伏状如游龙,水口贪狼高耸,连呼好地,

于是,邹大师与其徒就对公猫山寻龙采地,采完地后,下山时已经天快黑了,他们就在路边的一座房子里借宿,谁知那房子的主人非常好客,问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去做什么事,吃过饭没有等等。邹氏说是到某处做生意的,路过此地,当得知邹师徒二人没吃饭后,又连忙做饭给他们吃,并安排了上好的房子给他们师徒住下。师徒俩住在一间,感慨屋主的热情,只等天亮就赶路。

谁知道他们一睡就到日头都上了一竿了,醒来时只听到外面的喧哗声,他们赶紧爬起床,去看个究竟。推开门一看,邹大师被眼前的情景所惊住了。只见屋主夫人手执一个勺子,正在一口大锅里舀粥,外面排着一个长长的队伍,都面黄肌瘦的,手里都拿着一个碗。

邹大师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就对他的徒弟附耳说,今天就不走了,住几天再说。

吃早饭的时候,邹大师与屋主闲聊起来,在闲谈中得知屋主也姓邹,是本家。大师便问,早上那些人喝粥是怎么回事,屋主说,这些年闹饥荒,都穷苦人家,现在,比其它的积蓄的粮食稍多些,所以,就每天煮了一大锅粥,让一些饿得荒的过路人家喝上碗,权且当茶喝。

大师为主家的这种行为深为赞赏,住了三天后,大师发现天天早晨都如此,于是,在早餐时,对邹氏夫妇说明了他们并不是做生意的,他们是地师,并问主家祖山在哪里,以便采一个好一点的地,算是对他们夫妇的这种积德行为的一点补偿。

于是主家就带邹大师对他的祖山全部走了一遍,所到之处,邹大师对每一坟的兴衰荣辱祸福一一点明,主家为邹大师精湛的地理水平很感精奇。

又过三天后,邹大师要辞行了,临走时对主家说,他对祖山寻了三天,没有发现一处满意的地方,倒是有一地,建议主家把那山买下来或者是兑换好,到时有事时再找他联系,并告诉主家的具体联系方式,主家连说好好好。

七年后,前东家去世,邹大师被轿夫请至家,下葬的前一天晚上,他与徒弟在谈心,徒弟说:师傅,好象前次看的那地应该是下面一点。师傅:是的,明天下葬时你看我把上衣挂在哪哪就是正穴,上面的穴能平安,下面的穴发贵大而猛,但于师不利。

谁知,他们的这番谈话刚好被葬主的儿子邹少卿听到。以前邹大师到他家时还只二三岁,现在已经是十来岁的人了,他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害。

第二天,师徒俩赶先来到猫公山上,走到山上的一块上平地时,师傅建议就在此休息一会,并顺便把上衣裳挂在一棵树上。

不一会,抬杨的上来了,邹少卿一眼就看见了挂在树上的衣服,想起昨晚他听到的师徒对话,心里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

抬夫看到师徒俩在歇息,就问金井就在这吗?大师说,还在上面,我们先上去看看,看金井挖好了没有,你们慢慢来。说着,师徒俩就继续上山了。

邹少卿一看此情景,好不高兴,认为机会来了。好个邹少卿,灵机一动,对那些抬夫说,大家抬得累不累呀?

抬夫们说,这么陡的山,这么长的路,说不累是假呀!

邹少卿说,那大家就到这里休息一下如何?

抬夫们连声说好,于是,就在刚才师徒俩歇息的地方放下棺木歇息起来。

邹少卿走到刚才挂衣服的树下,对那些抬夫说,大家来看看,这个地方如何呀?

那些抬夫说,好地方呀,能看得好远好远的。

邹少卿说,看大家也抬得这么辛苦的,就把爹葬在此处如何呀?

抬夫巴不得孝家这么说,连声说,很好很好呀!

邹少卿就指着那棵树说,我看,既然大家认为这里不错,大家就帮个忙,就在这里起金井算了,大家今天的工资加一倍如何?

大家齐声说好,并动手在邹少卿所指的地方挖起金井来。
金井很快就挖好了,四周都是石头,就挖金井的地方刚好是土,且仅能容得下一棺,邹少卿赶紧差人上去喊邹大师,要邹大师赶紧下来。

邹大师正在纳闷,怎么这些人那么人懒,还没上来,现在听有人传,就赶紧下来看个究竟。

邹大师走下来一看,只见先前他挂衣的树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已经挖好的金井,而棺材也已经摆放在了金井的上面,他心里咯噔了一下。

邹少卿一看邹大师下来了,马上跪在大师面前,说,这些抬夫实在太累了,都不愿再往上去了,请可怜可怜一下,死者入土为安,还请大师成全,就葬此地,日后若有发迹,不忘大恩大德。

邹大师铁青着脸,看事已至此,小小年纪,又如此智慧,许是天意,心想,看是否还有一丝转机,就说:要葬此地,除非满足三个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少卿说:哪三个条件,保证一定满足。他天真的以为还是大师需要金钱补偿呢。

大师说:第一,要看到鱼上树;第二,要看到马骑人;第三,要看到戴铁帽子的。还有,这三个条件都具备了的话,还要听到连续三炮响。

少卿听了以后,心顿时凉了半截。

话说安葬这天,正值本地赶集,散场以后,赶集者发现山上那么多的人喧哗,就纷纷赶上去看热闹,其中,有一个把买来的鱼挂在一棵树上,有一个头上扛着木马也上来了,有一个头上顶着新买的铁锅也上来了,少卿一看这些情况,大喜过望,就对邹再荣大师说,您现在可以下穴了吧。

邹再荣大师的脸青一阵白一阵,脸上沁出了密密的汗珠:再等一会吧。

这时,恰好对面有一户人家娶媳妇,只听到连续三炮响,邹大师心知天力无法挽回,就对小少卿附耳说了几句,接着大喊一声:下穴!

话音刚落,顿时,电闪雷鸣,哗哗哗下起大雨来,邹大师就飞快的往山下跑,刚跑到洋溪河边,就轰的一声倒下了。

后来,由小少卿做主,按着大师的遗愿,其坟就葬在原地师准备葬少卿之父的金井里。

此后,小少卿中了进士,官至太子少卿,世人称之邹少卿或“闭口官”,晚年因得罪权贵而回家,其子邹蒙邹泰亦中进士。

一家六进士,真是奇迹,现在,邹少卿之后又官至某大军区副司令,真是人才辈出。

2005年初秋,我有幸拜会了邹再荣大师的谪传第九代弟子杨大师,并与他一同参观了此地,据杨大师所言,其地为杀师地,唯一可解的方法是在葬后三五分钟内能淌过河,从此例看来,天地的造化真的很奇妙,但又岂是人所能尽为的?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发表于 2007-4-29 01: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味道
发表于 2007-4-29 13: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还是不要当地师好.
发表于 2007-4-29 15: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師有失地師的厚道!
发表于 2007-5-2 14: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 都是类似的 神奇又恐怖的神话啊
发表于 2007-5-3 08: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要看到鱼上树;第二,要看到马骑人;第三,要看到戴铁帽子的。还有,这三个条件都具备了的话,还要听到连续三炮响。

此种传说何等相似,本地传言此事为赖布衣的传说之一。

发表于 2007-5-4 19: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会有杀师地?可试看拙作"风水之可学不可做"一文,或许可悟出一点道理.
发表于 2007-6-8 23: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鱼上树.马骑人.头戴铁帽这日课本人当地也有传说.不知这日课是不是有那么神奇.大家来谈下.
发表于 2007-6-9 12: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奇,已远离地理之理了
发表于 2007-6-12 15: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公日子
发表于 2007-6-13 01: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傳說的過程與一些民間故事有些雷同.不過不管如何.從此故事中可知.福者必能得好地.不必假由地師為.
发表于 2007-6-19 21: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twwkgb123    时间: 2007-6-19 15:35

一地既美,却犯杀师,又不得不下! 与之奈何?!
由杀师是一种迅间强烈的“炁波”这一特性
可用如下图之"护师轿"破解.
具体做法是1地师先进入轿内水中 2喝令破土 3全身没入水中,以氧气瓶呼吸.4旁边弟子见师没水后,马上盖好顶盖.5把轿迅速抬离现地(起码要过一条河).(可通公路的话,轿可置于车尾箱) 6地师从轿中出来.  事前可演习.
原理是通过橡胶,朔气层,水.三道关卡,吸附,减弱.瞬间的冲击波.从而保护地师.   在具体构造(圆柱型效果更好),保护层数(如可加装吸音板,等吸,减材料)可根据以上原则进行改进.
注;本法属理论提出阶段,未经实验!有使用者,后果自负.欢迎反聩.相信是你本人,而非弟子,亲友!
置之轿地而后生.



screen.width*0.8) this.width=screen.width*0.8" border="0">
作者: tan21    时间: 2007-6-19 15:37

老兄,说得这么动听,发个图让在下欣赏一下,不用发卫星图的,内局图就行。
作者: 山水笑笑    时间: 2007-6-19 18:25     标题: 杀师地

好故事,其实我半信半疑的.自己欣赏自己衡量,不给别人点.顺其自然,杀我何用?杀师地其实就是主家没那个福德,你非要逆天而为,能量转换而已.你不死.他哪来的横福.杀师地我觉得是古人说出来对付心术不正之人的妙法.一点浅见.大家指正.
作者: 益福堂    时间: 2007-6-19 19:58

杀师地,就是强违天意之后果。
有空可看拙作:论风水之可学不可做。或许有答案。
作者: 寻寻觅觅    时间: 2007-6-19 20:55

杀师地真实存在,鄙人外公乃本地一代名师,曾亲身经历,眼瞎了,当场应验。
作者: twwkgb123    时间: 2007-6-19 21:35



QUOTE:
原帖由 寻寻觅觅 于 2007-6-19 20:55 发表
杀师地真实存在,鄙人外公乃本地一代名师,曾亲身经历,眼瞎了,当场应验。

当场是多久?! 喝破土后? 入棺后? 烧仗后?
要研究出破解法!!!!!!!!!!!!!!!!
作者: 易昭在    时间: 2007-6-19 21:37



QUOTE:
由杀师是一种迅间强烈的“炁波”这一特性

强烈的“炁波”可伤人,但为何只杀师而其它人无事呢?是否与地师手中罗经的指针(磁铁)有关呢?
作者: twwkgb123    时间: 2007-6-19 21:42



QUOTE:
原帖由 山水笑笑 于 2007-6-19 18:25 发表
好故事,其实我半信半疑的.自己欣赏自己衡量,不给别人点.顺其自然,杀我何用?杀师地其实就是主家没那个福德,你非要逆天而为,能量转换而已.你不死.他哪来的横福.杀师地我觉得是古人说出来对付心术不正之人的妙法.一 ...

有些龙带剑,带煞重。会瞬间拼发大能量!对地师产生伤害!甚-------! 唉,我们只有作物理问题看才能想办法啊!
作者: 山水笑笑    时间: 2007-6-19 22:29     标题:



QUOTE:
原帖由 twwkgb123 于 2007-6-19 21:42 发表


有些龙带剑,带煞重。会瞬间拼发大能量!对地师产生伤害!甚-------! 唉,我们只有作物理问题看才能想办法啊!

既然会有伤害.惹不起躲的起哦,看看欣赏下就心.何必呢,如果真的为了一块地而"师"死了.我觉得才是学风水最大的笑话.
作者: 寻寻觅觅    时间: 2007-6-19 23:05     标题: 回复 #8 twwkgb123 的帖子

立向后,破土的一刹那
作者: 浪漫青春    时间: 2007-6-19 23:07

第一,要看到鱼上树;第二,要看到马骑人;第三,要看到戴铁帽子的。还有,这三个条件都具备了的话,还要听到连续三炮响。
       怎么这种传说到处都有啊!
作者: 寻寻觅觅    时间: 2007-6-19 23:11     标题: 回复 #8 twwkgb123 的帖子

该地在丘陵地带,干龙正结,喝形“黄龙吐珠“,等我年底返乡后拍照下来供各位研究。
作者: twwkgb123    时间: 2007-6-20 14:05



QUOTE:
原帖由 寻寻觅觅 于 2007-6-19 23:05 发表
立向后,破土的一刹那

当避!躲身藏形!!!

送你一份何以杀师之迷底(发你邮箱),以谢提供珍贵姿料。
作者: 兴国黄    时间: 2007-6-20 14:48



QUOTE:
原帖由 寻寻觅觅 于 2007-6-19 23:11 发表
该地在丘陵地带,干龙正结,喝形“黄龙吐珠“,等我年底返乡后拍照下来供各位研究。

希望把故事一起带上,盼。
作者: 造福有缘    时间: 2007-6-20 15:19

twwkgb兄一楼所转述的故事基本真实,所言地址与本人去年所发的莲花地不远,曾有朋友邀与前往考察,因俗务繁杂未果。
作者: 探古明    时间: 2007-6-20 17:15



QUOTE:
原帖由 寻寻觅觅 于 2007-6-19 20:55 发表
杀师地真实存在,鄙人外公乃本地一代名师,曾亲身经历,眼瞎了,当场应验。

[当场]二字应该是指:官材落土后,外面再用泥土封龙的那一时刻,俗称{封龙门}。一般日课上取的用时就是这一刻。
发表于 2007-7-8 06: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言少卿聪明,我却说他无情. 为一己之富贵,而以他命为殉! 实为不仁. 地师不是人吗?! 给你点个吉地就算了.还要人点大吉地把命都陪上. 确为不义. 你猜我是邹少荣会怎么办??? 这么聪明的人当然要收他为徒. 先教他与此穴有关之法.让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他福气大啊,应该没事,有事那证明他福气还不够大.当然,可能之情况事前应讲清楚.让他自己决定下不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元 +20 收起 理由
何有 + 20 歡迎原創之一,分享心得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7-8 23: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师生命至上,后生莫愚效邹师之举。以人命换福非真福,更叫残忍。
发表于 2007-7-9 22: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故事在地师口中广为流传,是真的吗
发表于 2009-4-5 16: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杀师地莫轻用!
发表于 2009-4-7 08: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学习,只不过,得看命或!!!!
发表于 2010-2-4 15: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要看到鱼上树;第二,要看到马骑人;第三,要看到戴铁帽子的。还有,这三个条件都具备了的话,还要听到连续三炮响。

此种传说何等相似,本地传言此事为邓小平祖母的传说之一。
发表于 2010-2-4 17: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老总这个鱼上树.马骑人.头戴铁帽这日课的故事.好象是在广西容县吧
发表于 2010-2-4 19: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还是不要当地师好.
发表于 2010-2-5 00: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地既美,却犯杀师,又不得不下! 与之奈何?!
由杀师是一种迅间强烈的“炁波”这一特性
可用如下图之"护师轿"破解.
具体做法是1地师先进入轿内水中 2喝令破土 3全身没入水中,以氧气瓶呼吸.4旁边弟子见师没水后,马上盖好顶盖.5把轿迅速抬离现地(起码要过一条河).(可通公路的话,轿可置于车尾箱) 6地师从轿中出来.  事前可演习.
原理是通过橡胶,朔气层,水.三道关卡,吸附,减弱.瞬间的冲击波.从而保护地师.   在具体构造(圆柱型效果更好),保护层数(如可加装吸音板,等吸,减材料)可根据以上原则进行改进.
注;本法属理论提出阶段,未经实验!有使用者,后果自负.欢迎反聩.相信是你个人,而非弟子,亲友!
置之轿地而后生.
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元 +10 收起 理由
何有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2-5 14: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地多损地师,故明师也不会轻易赐福,有的要福主答应照顾其一辈子,方点地给福主.
发表于 2010-2-5 15: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有意思了,只可当故事看吧
发表于 2010-2-6 18: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必风水真的是可学,不可做哟?
发表于 2010-2-10 14: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以讹传讹,记得我早就在某个论坛说过,老祖师邹再荣只是后面在此验墓时留了断语,但地根本不是他葬的。老祖师邹再荣生于乾隆二十七年为1762年,为姜垚再传弟子,而文中邹少卿真名为邹延望(太子府少卿)却生于嘉靖五年1562年,两者相差200年,怎么会是老祖师邹再荣所葬呢?
脸上贴金的事,谁都喜欢。但个人以为,地理学术本来就十分混乱,还是实事求是点的好。
发表于 2010-2-10 20: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理傳說大部份假多於真,當故事聽可以,若當真可是會誤人。淺見
发表于 2010-2-10 22: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以讹传讹,记得我早就在某个论坛说过,老祖师邹再荣只是后面在此验墓时留了断语,但地根本不是他葬的。 ...
杨曙凤 发表于 2010-2-10 14:38



    老兄说得对.其实这个鱼上树.马骑人.头戴铁帽这日课的故事.发生的地方有2个.都是在广西.一个在容县.一个在广西平南.
容县的那个地师我不知道是谁..平南.那个点地的是一代明师容易宋.主庚的却是一代明师江几胡,因为地形跟日子都犯杀师.虽然他们都知道.但江几胡杖着自己风水高以为没事.但最后还是中照了.这个地在平南六陈于镇后面.后没鬼尾.是个中格地.不过大发人丁.发了几百年富贵
发表于 2010-2-10 22: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鱼上树之类属于外应,江矶湖用的日课即是此,其弟子容易宋一脉相承!我所知道桂平市一姚姓老人即用此种日课!其祖上之坟即是江矶湖所点,用的日课就是鱼上树,头戴铁冒和马骑人的外应为吉应!葬后大发丁财贵!至今不绝!用此种日格的穴地,可知应不会少!
发表于 2010-2-11 08: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代民间地理明师邹再荣--作者:李永乐时间:2006-11-10 9:59:08  点击:113邹再荣,生于清代,江西 ...
何有 发表于 2007-4-26 21:55


不知有没有杀师这穴地的图片?
发表于 2010-2-11 10: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乎都是传说了
123-456 发表于 2010-2-11 08:28
老兄不清楚不要乱说.不相信可以前往平南六陈于镇后面的山看看.这个山当地叫容堆山.又叫名手地.为甘家人所得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6-25 15: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