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正體中文

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找回密码
 註冊
查看: 308|回复: 2

干支數理基礎知識-整理自奇門遁甲應用學

[复制链接]
信誉:
好评率:100.00%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浏览他的专栏

发表于 2009-12-27 14: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註冊

x

第二章:干支數理基礎知識


干支,是我國古代用來標記時間與空間的工具和符號,它被廣泛地應用於古代天文、曆法、醫學、數術,乃至政治、軍事、哲學、歷史等各個文化領域。

干支更是構築中國易學、中醫學、數術學的基本瓦石。不再是局限於表示時間變化的簡單符號,還表示事物變化的空間意義,以及生物「生、長、化、收、藏」各階段,乃至宇宙一切事物產生、發展、壯大、消弱、滅亡、更生等各個不同發展階段的特殊屬性和規律特點。

干支既是一種數量,又是一種向量,而且干支彼此成員之間亦存在著有機的「生克制化」關係,實質上是能量資訊的某種轉化關係,因之它們首先形成了一個獨立的集合系統,但是,同時它們的存在與變化又不是孤立的,它們和宇宙時空之間亦保持著密不可分的統一性,全息性聯繫。這一點也正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時空統一”哲學思想的一個集中體現。

如果用現代科學觀點加以理解或解釋的話,那麼,似乎可以把干支看作是標誌一切事物物質、能量、資訊變化及其轉化關係的全息性、綜合性資訊代碼。



第一節:干支的起源和含義



「干支」一說取義于樹木的幹枝,又因幹屬陽象天,支屬陰象地,是以分別稱之為「天干」和「地支」。

此外司馬遷在《史記》中亦稱天干為「十母」,十二支為「十二子」。其他,十二支還有「歲陰」、「十二辰」等別稱。

相傳為軒轅之時,西元前2967年,大橈氏作甲乙以明日,謂之幹,作子丑以明月,謂之枝,此或為干支的最早起源。

從甲骨文研究考證,一說干支的出現大約在公元前2033年至1562年的夏朝,用於占卜記日等活動。一說最遲從周幽王元年西元前776年10月辛卯日開始,用於曆法記時,至今已有2800餘年的歷史,並且創造了曆法記時從未間斷錯亂的世界記錄。

以下從文字學角度,結合《史記》、《漢書》和《說文解字》中的解釋,對干支的含義進行具體地說明和理解。

文字學對十天干的具體解釋



鎧甲

象徵萬物「沖破其甲而突出」之意





象徵草木「冤曲而出,陽氣尚強,其出乙乙」之





象徵萬物「炳然茂盛」但「陰氣動氣,陽氣將虧」之意





象徵萬物「丁實,壯丁」之意





象徵萬物「繁茂」階段及其特性





象徵萬物「奮然而起」的階段和特性





象徵萬物「秋時萬物庚庚有實」後更新之意





象徵萬物「徹底成熟一新」之意



任、妊

象徵「氣往北方,陰極陽生,萬物被天地孕育如人懷妊」之象





象徵「冬時水土平,水從四方匯流土中,催動萬物萌生」之意




文字學對十二地支的具體解釋



滋、孽

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生繁育的階段和意義





蜷曲像手五形,指十二月萬物萌生、紐芽



蟲寅、演

指正月陽氣動,萬物生長的時候和意義



冒、茂

象二月萬物冒地而出



伸、震

象三月陽氣動,雷電振,萬物伸長的階段和意義





指四月陽已盡,陰氣已現,萬物已成的時候和意義





是說萬物已過極盛之時,又是陰陽相交的時候





象六月萬物長成,具有滋味





指七月萬物粗具成體的階段和意義



老、鮑、絤

象徵萬物十分成熟的階段和特性



滅、畢

代表九月陽氣微,萬物畢成歸土的時候和意義



核、亥

指十月微陽接盛陰,萬物收藏成種子的時候和意義


綜上文字學角度,干支原始意義和排列序位,代表了植物「生、長、化、收、藏」等各個不同發展階段的主要特點和次第,但是後來這種意義被古人進行了科學化、哲學化的抽象延伸,進而被用之以泛指一切事物發展變化的不同階段,及其各自盛衰往復變化的規律和特點。



第二節:一些有关干支确立的背景和观点



干支确立的依据,至今尚然说法不一,有待现代科学的进一步研究和说明。但是可以比较肯定地说,它的确立决不是简单的统一行政规定,它蕴含了深刻的思想背景,以及古代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例如古代天文学、历法学、音律学、易学、中医学、人体科学、丹道修炼养生学等等,均与干支的产生和确立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总之,它是中国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集中表现。以下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古今在这个方面的一些观点见解和研究成果。



一、易学、中医学、人体科学对干支的研究解释



(一)干支配八卦

古代思想家、易学家以八卦、六十四卦类象天地万物,后又把十天干、十二地支按照一定的科学原理和规则配入卦中,这样就把干支与天地万物的变化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亦便形成了易学重要的卦气纳甲、纳子学说。宋代科学家沈括说:“纳甲之法,可以推见天地始孕之理。”意思也就是说卦配干支尽含了天地生育变化的道理,当然这一点亦有待于现代科学地研究与解释。



八卦与干支配应的具体情况如下:





▅▅▅壬戌

▅▅▅壬申

▅▅▅壬午

▅▅▅甲辰

▅▅▅甲寅

▅▅▅甲子

▅  ▅丁未

▅▅▅丁酉

▅▅▅丁亥

▅  ▅丁丑

▅▅▅丁卯

▅▅▅丁巳

▅▅▅己巳

▅  ▅己未

▅▅▅己酉

▅▅▅己亥

▅  ▅己丑

▅▅▅己卯

▅  ▅庚戌

▅  ▅庚申

▅▅▅庚午

▅  ▅庚辰

▅  ▅庚寅

▅▅▅庚子





▅▅▅辛卯

▅▅▅辛巳

▅  ▅辛未

▅▅▅辛酉

▅▅▅辛亥

▅  ▅辛丑

▅  ▅戊子

▅▅▅戊戌

▅  ▅戊申

▅  ▅戊午

▅▅▅戊辰

▅  ▅戊寅

▅▅▅丙寅

▅  ▅丙子

▅  ▅丙戌

▅▅▅丙申

▅  ▅丙午

▅  ▅丙辰

▅  ▅癸酉

▅  ▅癸亥

▅  ▅癸丑

▅  ▅乙卯

▅  ▅乙巳

▅  ▅乙未




(二)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纳甲、月体纳甲说

《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是我国古代人体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巨著,素有“万古丹经王”之称。书中指析了天干与八卦纳甲、卦象与月象变化、月体纳甲的关系,并以之来比喻说明人体能量流的阴阳消长规律。此外,它还以十二支辰、十二音律等比喻说明人体能量流的运行周期。总之《周易参同契》中,可以说把干支和宇宙三才———天、地、人的变化关系,做了更进一步的科学探索和完美结合。



其说“纳甲”就是将八卦、五行、方位与天干配应,具体组配分别是:甲乾乙坤,相得合木,故甲乙在东;丙艮丁兑,相得合火,故丙丁在南;戊坎己离,相和合土,故戊己居中;庚震辛巽,相得合金,故庚辛在西;天壬地癸,相得合水,故壬癸在北,如图所示。



八卦

天干

五行

五方



乾(內)




十五


坤(內)


廿九






廿三

下弦



初八

上弦














西

初三

上新月



十六

即望

乾(外)






坤(外)







其說“月體納甲”,即把月亮盈虧,陰陽消長的過程與八卦、干支等密切聯繫起來。“夏曆初三,月光始生,由西方升起,一陽初生,象震納庚;初八,月光生出一半,又增一陽,象兌納丁;十五

日,月光盛滿,為望月,居東方,陽極象乾納甲;十六日,月光始虧,月初生魄,象巽納辛;二十三日,月虧一半,即月下弦之時,位南方,更增一陰,象艮納丙;二十九日、三十日,月光消失為晦,居

東方,陰之極,象坤納乙;離為火,象日納己;坎為水,象月納戊”。





(三)干支與人體臟腑經絡氣血運行

中醫學認為人體的氣血流注是支配其生命活動的基本能量流,因為“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所以人體臟腑經絡氣血流注亦有著一定的時間序列關係和時間週期,並且深受外部自

然天地節律變化的影響,其與天干、地支日期時間的變化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



1.與臟腑經絡氣血運行








小腸









大腸


膀胱



中醫學將臟腑、經絡氣血運行與日天干變化的關係編為如下口訣: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

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屬腎;

三焦陽腑須歸丙,包絡從陰丁火旁;

陽幹宜納陽之腑,臟配陰乾理自當。



意思是說甲日為膽經主日,乙日為肝經主日,丁日為心經主日……,總之,它揭示了十二經氣血流注盛衰與十天干日配應變化的關係。

此外,中醫還充分利用兩者的這種關係,並將之應用于中醫診療之中,創造了獨具特色的中醫時間療法。如《內經》說“肝病者,起於甲乙,愈在丙丁,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

那麼,醫者即可據此臟腑經絡氣血運行的週期變化關係,因病因時制宜,制訂相應的治療方案。
0人打分
|
好评率:100.00%
|
差评率:0.00%
质量:5.00分
交流:5.00分
附件:5.00分
楼主其他發帖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7 14: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2.十二支與氣血流注

中醫經絡學發現,人體氣血流注變化節律和十二支辰的變化是同步和相應的。每天人的氣血流注順序是,寅時流注肺經,卯時流注大腸經,辰時流注胃經……醜時流注肝經。日復一日,周而復始,具體配應亦有歌訣一首。

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腎心包戌,亥焦子膽丑肝通。










(大)






西




(小)






醫者據此便可對各類經絡、臟腑病疾,制訂切實而有效的治療措施。如肺經疾患,實證,可在肺經、肺氣方盛的寅時,針瀉肺經子穴尺澤,因肺屬金,金能生水,尺澤為肺經合水穴,亦本經子穴,故肺經實證應瀉尺澤。而肺經虛證,則可在肺經流注時辰剛過,肺氣方衰的卯時,針補肺經母穴太淵,因肺屬金,土能生金,太淵為肺經俞土穴,為肺經母穴,是故肺經虛證應補太淵。其他可依此類推。



二、古天文、氣象學對干支的一些解釋



1.運氣學說中年幹確定與天文氣象變化關係

《黃帝內經》說:祖先在長期的天象觀測,五氣候察過程中,注意到每年運行於天穹之中,分別有五種不同的雲氣,即紅、黃、青、白、黑五色雲氣,且分應火、土、木、金、水五行類屬。後來他們便把蒼穹劃分為二十八宿所主之不同區域,把地平亦劃為二十四個不同方位,且有著一定的對應關係。(具體如五氣經天圖所示)。之後,他們又進一步對五色雲氣的變化做了更加具體的考察,並同時做出如下一些規定和說明。



A.當丹天之氣(紅色雲氣)橫亙于牛女和奎壁四宿之間時:此刻四宿在地平方位對應戊、癸,是為火運年份,其年年幹非戊即癸。

B.當黔天之氣(黃色雲氣)橫亙於心尾與角軫四宿之間時:此時四宿在地平方位對應甲、己,是為土運年份,其年年幹為甲或己。

C.當蒼天之氣(青色雲氣)橫亙于危室和柳鬼四宿之間時:此時四宿在地平方位對應丁壬,是為木運年份,其年年幹為丁、壬。

D.當素天之氣(白色雲氣)橫亙於亢氐與昴畢四宿之間時:此刻四宿在地平方位對應乙、庚,是為金運年份,其年年幹為乙、庚。

E.當玄天之氣(黑色雲氣)橫亙于張翼和婁胃四宿之間時:此刻四宿在地平方位對應于丙辛,是為水運年份,其年年幹為丙、辛。



以上從中可以看出年幹的變化或確立與氣候天象變化的複雜對應關係。而大家又都知道,當確定了每年年幹之後,我們便可進一步推算出當年每月的幹支配屬。是故,一些學者從天文學角度,提出有關干支產生確立問題的如下觀點。

他們認為,地球在宇宙空間一方面本身不停地自轉,一方面又圍繞太陽做公轉運動,同時也受到來自太陽系其他行星和月亮的影響。而這些天體卻都又擁有自己的運動速度和不同的運轉軌道。在如此複雜多變的運動過程中,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必然亦會產生空間的位移,從而影響並引起地球及日、月、五星

等相應位置和角度的變化,而這種相互關係的作用力之和,就集中表現在逐年干支、及干支所代表的時間意義和空間位置上。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7 14: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2.十二支與朔望月和星象變化關係

郭沫若認為十二支由觀天象而產生。因為十二朔望月是自然界中最易被人覺察到的具有十二數律變化的現象。另據一些學者認為,十二支不是直接記述朔望月的月次,而是描繪十二朔

望月有關的星象,即十二個朔望月中新月始見時,其附近的星座。如鄭文光在《中國天文學源流》中,舉出十二支子,甲骨文中作、 、 ,如果將子月星座圖用圖線連接作甲骨文字,二者基

本吻合。如下圖。





三、律历十二辰关系说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与音律关系十分密切,凡一切与天文历法有关的事情都与音律有关。不仅如此,古人甚至将音律和一切事物都联系在一起,并以之为万事之根本。如司迁讲“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规则,壹秉於六律,六律为万事之根本焉”。周髀说“冬至、夏至观律之数,听钟之音知寒暑之极。”这就是古人“律为历之本,历为律之宗,其数相倚而不违,律历融通;的思想和观点。因此,亦有人认为十二支辰的确立可能源由于此。以下便是他们绘制的风、律、历、十二支辰的具体配应关

系图。

本网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網站索引|百度Sitemap|谷歌Sitemap|天機易學論壇(風水168)

GMT+8, 2024-6-24 20: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