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ji 发表于 2024-3-6 18:38:25

牧牛图颂.附诸方和颂.释普明撰.清乾隆49年刊本.1784年


在佛教经典中,以牛作喻者甚多,如《法华经》中有“露地白牛”,《佛说放牛经》中有比丘十一事,《景德传灯录》中有马祖与石巩慧藏以牧牛喻心行离垢之问答……这些著述之意境后来逐渐形成图卷,并由许多禅师据图作偈作颂,从而成为图文并茂的禅门理事标榜。在中国流行最广的牧牛图颂有二种,一为廓庵禅师所作,一为普明禅师所作,而宋代普明禅师的《牧牛图颂》面世之后,和者甚众,其中不乏与普明同心同德的诸方尊宿,如磐山修、箬菴问、山茨际、玉林琇、牧云门……各以诗作应此图颂,更有迦陵音禅师同声同气的续辑系列,可见其传唱之深远,亦可见其逗机之广大。

云栖禅师曾为此颂作《牧牛图颂序》,有言:“其为图也,象显而意深;其为颂也,言近而旨远。”普明禅师《牧牛图颂》的出世宗旨为禅门典型的自立立人,但其对后世的意义却不仅局限于佛门禅苑,后之诗学、画作、雕塑等,都深受其影响。

普明禅师《牧牛图颂》之内核与佛祖即悟即行之深心一致。其中,牛者,心也;牧童者,参修人也;牧牛者,治心也。可见,佛门弟子断执调心,正如图中牧童之牧牛,历经十阶,积功而升,前为后后,后因前前,而渐明、渐胜、渐圆,如《楞严经》言:“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牧牛图颂.附诸方和颂.释普明撰.清乾隆49年刊本.17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