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发表于 2018-3-26 11:30:38

已有 8 人购买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0 兩銀元 才能浏览 购买主题

陈择善 发表于 2018-3-26 13:30:48

能贴一两张出来看一下吗?

易道岐黄 发表于 2018-3-26 19:11:20

购买主题10两,购买附件还需要10,有点贵了。

张勇 发表于 2018-3-27 11:37:50

天机会元-新刊葬者,藏也,乘生气也。朱子曰:葬之,为言藏也。乘之,为言接也。生气者,一元之气也,行乎地中难见。唯循地之理以求之,预审星峰来脉,次看入首分合,或凑檐、枕毬,或舍尸、挨生,别其急缓、饶减、浅深之法,使葬得恰中之道,故曰:葬乘生气也。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范氏曰:元气分为阴阳,析为五气之别名也。以是气行乎地中,地受天地之气,播于四时,发生万物。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若垣局周密,元气常存,而气温脉厚矣。穷其所在,使枯骨得以乘之,则地理之能事毕矣。若见水割风吹,则生气飘荡,而脉寒气冷矣。故实犯死气。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父母为子孙之本,子孙为父母之枝,乃气体相同,由本而达枝也。择地葬亲,若种木之类也。培其根而兼自茂,人孰不知乎,夫葬以盗山之生气及气纳骨以荫所生之法也。故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推明一气之感召也。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自此以至粟牙于室句,皆推上文引经二句之义。昔汉未央宫,一日无故而钟鸣。帝问之,东方朔曰:今铜山必崩矣。未几,西蜀有奏,铜山崩者,以日揆之,正前日钟鸣之日。帝问朔:何以知之。对曰:此钟身出于铜山,气相感应,犹人受体于父母也。帝叹曰:物尚尔,况于人乎。

张勇 发表于 2018-3-27 11:39:14

六经注葬书余从今日追想景纯作《葬书》时,彼初不计后人知与不知者也。使彼而恐后人之不知,则其文必浅近浅近,而后后人能解其义,然文而浅近,则说理必不能探玄而入妙,夫不能探玄入妙,则无以启鬼神之灵秘而与庸庸者等,《葬书》亦不必作也。今观《葬书》,真探玄入妙之文也。劈头乘生气一语,人所不能解之语也。虽然作之,而今人不能解又似不必作矣。景纯氏曰:吾不作《葬书》,后人必不能作《葬书》,不将此理竟湮没而不传乎。吾不必计后人之知与不知也。吾但作之以俟千百年,必有一人与吾心相印者,则此理不湮没于天壤,而吾之愿足矣。此作《葬书》意也。 葬者,藏也,乘生气也。葬者,藏也。人之有生,不能无死。故圣人制为棺椁,藏之地中,所以毕死事,而尽人子之心也。生气者,即阴阳五行,化生万物之气也。生气说。水火者,生气之根也。火者,天之神气。水者,地之精气。土中之暖气火也。土中之润气水也。精神交融,暖润相蒸,而生气出焉。故暖而不润,有火无水则燥烈者,杀气也,乘之则发凶祸。润而不暖,有水无火则卑湿,卑湿者,死气也,乘之则主退败,故葬必乘生气也。观于地面之万物,太寒则冻死,太旱则燥死。地中亦然。生气畏风者,以风能吹冷暖气,吹燥润气也。穴喜砂卫者,以无卫则孤单,孤单则寒而不暖也。穴喜水交者,以不交则倾散,倾散则燥而不润也。吉穴太扦高而发凶祸者,犯燥也。太扦低而冷退者,犯湿也。故地之有无,辨于生气,葬之得失,辨于生气。

张勇 发表于 2018-3-27 11:46:49

地理正宗葬者,藏也,乘生气也。人禀天地元阳之气以生,形以载其气,气以充其形,一形一气,即一阴一阳之为也,及其死也。魂则上升,魄则下降,圣人通神明之德,达阴阳之理,知山川中有生气所在,而裁成辅相,仍以死者,讬诸天地生气之中,故有葬义。夫地理之旨不过求以明乎天地之气窍。故《葬书》通章,以气字穿贯,而开首葬者,乘生气也一语,又已尽全篇之旨矣。书凡引经,皆是青乌语,书义述尽青乌,故书行而青乌隐。 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夫所谓生气者,即阴阳五行之气。气原于天,而囿之者地。五气周流地中,发于土肤之际,为阴阳媾精之所,所以生万物也。 木华于春,粟芽于室。然土有形可见,而气似无端倪,抑知实有端倪,不观四时之行乎,时行始于春者,气之生,物之候也,春气一至,而草木百谷,莫不欣欣向荣,生气之致验也有如此。

张勇 发表于 2018-3-27 12:46:48

天机会元-重鎸气感篇葬者,乘生气也。葬之为言藏也。乘之为言接也。生气者,一元之气也,行乎地中难见,惟循地之理以求之。预审星峰来脉,次看入首分合。或凑檐枕毬,或舍死挨生,别其急缓饶减浅深之法,使葬得恰中之道,故曰:葬乘生气也。 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万物。元气分为阴阳,析为五气,以是气行乎地中,播于四时,发生万物。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若垣局周密,元气常存而气温肢厚。葬者,能穴其所在,使枯骨得以乘之,则地理之能事毕矣。若见水割风吹,则生气飘荡而脉寒气冷矣。 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父母为子孙之本,子孙为父母之枝,乃气体相同,由本而达枝也。择地葬亲,若种本之类,培其根而叶自茂。机有必然,则葬正以乘山之生气,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法也。故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惟明一气之感召也。

陈择善 发表于 2018-4-2 13:32:38

多家版本的集合,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飘飘雨雪 发表于 2018-4-2 16:57:09

陈择善 发表于 2018-4-2 13:32
多家版本的集合,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积分不够,赚够了再看

叁才两之 发表于 2018-4-4 09:47:56

购买了,怎么不能下载

yplongwu 发表于 2019-11-23 21:58:47

不错,下载了,虽贵了点,内容我还是喜欢,!

秋冬 发表于 2023-10-27 10:16:31

太好了,大赞楼主

秋冬 发表于 2023-10-27 10:18:32

购买主题后,还要再购买附件,这下悲剧了,没币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葬书》的九个注解WORD版本